国际足联(FIFA)宣布,从2026年起,世界杯参赛队伍将从原先的32支扩大至48支,并计划在2034年进一步扩展至64支。这项决策被视为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步,但也在全球球迷圈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声音。
支持者认为,扩军有助于更多国家参与顶级赛事,推动全球足球发展。像亚洲、非洲的二三线球队,因竞争名额有限长期缺席世界杯舞台,如今能获得更多曝光机会,不仅提升了比赛多样性,也增强了全球球迷的参与感。特别是印度、越南、阿联酋、摩洛哥等足球热情高涨但屡屡无缘正赛的国家,扩军将给予他们新的希望。
从商业角度来看,扩军也将带来更高的收益。更多场次、更多电视转播权、更多周边消费,将使FIFA和主办国经济受益。例如2026年北美世界杯预计将创造比上一届高出40%的门票收入。
然而,反对声音也不容忽视。不少球迷担心,扩军将稀释比赛质量。弱队参赛增加,可能导致小组赛阶段强弱悬殊、观赏性下降,甚至成为“陪太子读书”的过场角色。同时,赛程拉长、球员疲劳等问题也被广泛担忧。球员协会已多次呼吁FIFA关注“球员过劳”。
更有资深球迷认为,世界杯的魅力在于“精英对决”。一旦门槛降低,其竞技价值和神圣感将被削弱。“不是所有国家都该来踢世界杯”,这是欧洲核心观众的主流声音。
那么球迷究竟怎么看?最新社交媒体民调显示,支持与反对基本各占一半,但大多数中立者表达了一个共识:“扩军可以接受,但必须确保公平与精彩。”如何在全球化与竞技性之间找到平衡,将成为FIFA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。